产品中心

产品中心

吴正中镜头下的青岛岁月悠长甘肃路

信息来源:华体会手机网页版登录 | 发布日期:2024-11-14 08:08:51 | 浏览量:
关键词:

  青岛的老城区,有着很多有故事的老街,历经百年仍大致保持着原始风貌。老街,留下了跨越时光的脚印,记录着昨日和今日的对比,展现着岁月带来的无尽变迁。

  甘肃路就是这样,老街很低调,低调到一些人不知道它的存在,更无法了解它的过往,曾经是那么地洋气十足。驻足老街,看着两侧饱经沧桑的斑驳老建筑,仿佛穿越历史,令你想去寻找那些久违的记忆。

  甘肃路,隐于青岛老市区的一条历史老街,德占时期称鱼莺街,日占时期称轻藻町,1923年4月17日更名为甘肃路,沿用至今。 整条街道南起上海路,横穿宁波路、广东路、恩县路等街道,至北端止于包头路。

  在吕铭康所著《老青岛的广东人》中有如此的介绍,上世纪20年代以来 ,广东的一些商人北上来到青岛经商,对青岛这座新兴城市的发展,起到了一定的作用。那时,客居青岛的广东人多住在市北区甘肃路、陵县路一带,这也是甘肃路一度被称为“广东街”的缘由。

  历史悠久的老街、韵味悠长的老建筑,诉说着这座城市的文脉,也孕育出甘肃路上一代代的人才辈出。

  热心读者“雨路”,对于甘肃路有自己的情感记忆,在他的笔下,也让这条老街随着他的记忆渐渐鲜活了起来。

  多少年来,甘肃路一直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,一旦揭开便充满了刀光剑影,光彩照人的历史故事。

  早年的甘肃路弯曲悠长,作为定海神针的杨家大楼默默地俯视着甘上与甘下的不同街景,看淡曾经在这条路上演绎的鲜衣怒马与快意恩仇,也见证了一些杰出人才的成长历程。

  吕思清、相恒庆和李天恩、李霄鹏父子,以及22号的盛家老少两辈“海里蹦”的艺术与足球传奇故事,还有18号侯大川夫妇俩为掩护地下党抗战的动人事迹,33号的青岛地下党机关的暴风骤雨……可以说,甘肃路上的许多社会精英与文体人才,让这条路名播远近,芬芳无比。

  这条路上不乏名人轶事,海尔是从甘肃路的东风电机厂起步并一路走向辉煌。钩沉岁月,掩不住当年的风华。

  这让我还想起了甘肃路55号也走出了几位小有名气的人物,他们是原青岛市检察院检察长李冠升,原青岛日报社副总编,青岛市网络传媒集团总编姜鸣钧,原青岛市通信管理局局长郝代溪等人。他们均为我市的建设与发展贡献了自己一份力量,也为甘肃路平添了一抹靓丽的油彩。

  甘肃路上的老建筑高大精美,这其中尤以被俗称的“杨家大楼”为代表,2009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,青岛市文物局发现了位于甘肃路12-16号的“杨家大楼”,一院三楼,整体建筑为欧式风格,建于1914年,距今已经有110年的历史,当年这处宅院的主人就是清末名士杨浩然。

  杨浩然青年时期在上海同文馆学习德语及工程技术,初在上海谋生,1900年来到青岛发展,在礼和洋行做买办。刘子山成立东莱贸易行后,聘请杨浩然为副经理。杨浩然不仅经商精明,还是一位业余建筑师,刘子山的许多房产都出自杨浩然的手笔,建筑设计精美自然,极有特色。

  我在甘肃路41号出生并一直生活到高中,我家虽是41号,但进出却要走47号大门洞。47号分南、北两院,共用厕所,我住南院,女厕在北院。南院院子比北院大,一到夏天,院子里全是席地而坐乘凉的邻居们,小孩子也都在院子里游戏嬉闹,那时候最盼望的就是过夏天。

  每天晚上几乎都有邻居来串门,我家就一间屋子,大人们看着电视聊他们的,我趴在饭桌上写我的作业,丝毫不影响我考级部第一名。住大杂院最不方便的应该就是洗澡了,我妈总是带我去我姨厂子里的澡堂洗澡。那时候每天都盼望着搬离这里住上楼房,但现在才发觉,这里是我最最最想回去,却再也回不去的童年!

  我的姥姥家住在甘肃路21号,门前种着一棵无花果树,是姥爷生前亲手种下的,现在我们的家庭群名字还叫“无花果树下的一家”。

  姥姥有七个儿女,一个男生,六个女生,我妈在女生排行老四,全家就住在这个小小的屋子里,七个子女都是从这里结婚离开,我从小就在这里玩耍,长大,在上海路小学上的小学,每天中午都回姥姥家吃午饭。初中高中在六中,还是一样,姥姥家是我的根据地。

  虽然现在大家都搬离这里,姥姥过世以后,没有人在这里住了,这里也印上了征收的字样,但童年的成长记忆永远都不可能忘记,23号院有我的童年小伙伴,这片老房子,这条马路有我的童年和青春记忆。

  走进老街,还可以瞬间感受到昔日岁月那陈旧的遗韵,那种原生态的老街韵味扑面而来。这条依旧充满旧时情趣的老街上,比较完好地保留着时代变迁的许多印记。保护更新前来到这里,依旧能够正常的看到很多老房子的门柱上,还残留着特殊年代的标语。在这个远离繁华熙攘,似乎已被遗忘的区域里,随处可见“向阳院”、“毛主席万岁”等红色时代的印迹。

  甘肃路“杨家大楼”即是杨浩然自己设计,庭院门楼设计考究,多种样式的山花雕刻其上,其中宝葫芦雕花置于左右门柱上方,雕工精美、活泼细致,难掩当年的富足与气派。

  甘肃路10号,同样是杨浩然设计建造,整体呈欧式风格,也是该街区的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。

  回眸甘肃路。瞬间带入孩时的岁月,那些曾经熟悉的,有坡度、弯曲、错落有致的不宽街道、小宅院、小楼房,楼房基本是二层楼,因为二姨家住在甘肃路50号二楼,现在回忆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有点迷宫的样子,不同方位住着张家李家,木制楼梯、木地板,虽然房屋蛮小,但邻居之间相互友善。那时总盼着星期天妈妈可以领着孩子们到大姨二姨家,那个年代生活艰苦,勤俭持家是每个家庭的美德,但大姨二姨还是给小孩们做卤面、饺子,那时两角钱买肉可以包一顿饺子吃,姨娘们却都不舍得自己吃,每次回想仍是心酸……留下童年回忆,永远怀念姥姥、舅舅、姨妈……忘不了甘肃路50号留下我的足迹与亲情……

  甘肃路23号最大的名人是时任市北区书记(或者是区长的修囯一家,修国曾是胶东抗日游击队的队长,他夫人陈桂香时任市北区法院院长,曾是胶东抗日民兵英雄,电影《地雷战》中大辫子石玉兰的原型,就是电影中那个做头发丝雷的女民兵。

  刚搬家到甘肃路23号时,小东山上还没有上海支路,只是一条土路可以去武定路煤店,23号院的东边是个酱园晾晒场,一排排好多酱缸,所以在院里经常可以捉到屎壳郎,黄鼠狼子也常见。后来修了上海支路,新的住宅楼和上海支路小学,那以后民办小学就停办了。23号是甘肃路的制高点,向南向北都是下坡,所以我们大家常常坐着自制的钢铃车顺坡滑下,冬天则改成滑冰撬,胆小的向南,因为这头坡稍缓且短,到上海路就打止了,胆大的向北,一路向下,恩县路、广东路,一路惊叫……

  甘肃路2号,被称作是“苏家大院”,《中国式离婚》等影视剧曾在此取景拍摄。五十年代因安置海军军官及家属,这里也被叫做“海军大院”。

  南北走向的甘肃路,被东西走向的宁波路、恩县路分割成上、中、下三段。许多年来的甘肃路,就是一条安静的街道,它不似中山路那样店铺林立、喧嚣繁华,不似胶州路那样车水马龙、人来车往,不似馆陶路海军俱乐部、长途汽车站带来的热闹。对于几辈居住在这里,或是曾在这里生活过的人,每每忆起依旧是那么的清晰,那么的让人欲罢不能。

  说起甘肃路,勾起了我太多的回忆,甘肃路五号是我出生长大的地方,虽然我不太记得很多事情,但这个门牌号码却是深埋在心底。每每路过甘肃路总要停下来看一看,五号已经拆迁了,换了新住户,也有原来的老邻居,但从我搬家起就再也没见过。

  这条路上有我儿童时代到初中时候的全部记忆!记得很清楚的是我上的小学是民办的,尽管我们没学到我们该学的科目,但我们都考上了中学,很感激教我们的老师们!回想人生的路,总是要感谢甘肃路上那间教室那些老师教给我们的做人的道理,以至于我们一路虽有坎坎坷坷,但我们大方向正确。甘肃路上,有我的同学,是知根知底的发小,是两小无猜的亲密伙伴!

  记得小时候路中的小东山,那里有女孩子留恋的小书摊,有现做糖果的小店,路过那里总要停下来看看,看着做糖的师傅把材料做成绿白相间的长条的糖果,好希望能吃上一颗!

  甘肃路上,有同学相约一起出游的记忆,记得很清楚的是甘肃路的路牙子是土石的,我和同学在上面捡起石子玩耍的情景;

  甘肃路上,邻居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!从没记得要锁门出去,一家有难,全院帮忙!

  甘肃路啊,你是我父母相亲相爱的记忆!你更是我成长的记忆!如此的生动!如此的让人不舍!

  总有那么一两条老街,留在你的记忆里。它们,或者惊艳了时光,或者,温柔了岁月。

  光阴荏苒,过去的已逝去。归于平静的甘肃路,街上没有了喧哗,随着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提升工作的加速推进,那些曾经精美的老建筑也将陆续揭开面纱。历经百年风雨,它们见证了这条老街的兴衰变迁,也为更新改造后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的历史街区,增添了更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韵味。

  由芸廷艺术空间、时空图景影像工作室策划,历时三年编辑整理,“我记得:芸廷当代纪实摄影收藏系列”首部出版物《他的城:1978—2024年青岛》上线首发。

  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  热搜第一!李子柒身份证已改名,名下公司法定代表人由“李佳佳”变更为“李子柒”

  AI大模型被曝没有到达预期 “平替”英伟达的国产GPU路在何方?|封面财经

  800V固态电池!纯电1500km+高阶智驾,奇瑞全新车型广州车展首发

  盘中宝对标百万销量爆款,小米计划推出新一代AI眼镜,这家企业已在智能眼镜方面布局,和小米有进行初步接触沟通

  122TB全球最大容量,SK海力士旗下Solidigm推出AI用eSSD D5-P5336

Top